無論房子面積太小無法滿足現有生活還是手里資金充足需提高生活品質,都會涉及到購買改善性住房這一行為。這一類購房者一般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那么改善性住房到底要“改”什么呢?
一、戶型:滿足生活需求 順應潮流變化
改善性質的房屋戶型應該滿足舒適性、功能性、合理性、私密性、美觀性等幾個特點。
人們購買改善性房屋的大原因之一是家庭人員的增加,如從單身、到二人、到三口之間、到四世同堂。不同的人員結構代表著不同的居住形態。因此選購戶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每個階段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例如為孩子準備書房,為老人準備可以養花養草的大陽臺。其次,由于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加強烈,因此需要選擇順應潮流的居住生活方式,摒除臥室、客廳、廚衛、陽臺一成不變的格局,可以多選擇一些具有時尚創意元素的戶型設計。
二、環境:鄰里和氣 氛圍和諧
不同于“剛需”居有其屋的概念,改善性購房是一種經濟狀況上升之后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方式。購房者對于居住環境的重視程度背后是其所想表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居住環境分為兩種:硬環境和軟環境。所謂硬環境就是主要包括建筑品質、小區環境、物業管理等。軟環境則是社區里居民素質。
三、配套:選擇空間更大 注重個性需求
無論是由于人口因素不得已的“換代升級”還是對居住環境追求的進一步提升。選購房屋都離不開周圍配套的需求,購買改善性住房的購房者一般都有一定的積蓄,因此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一般而言,如果樓盤距離繁華商圈,既沒有市區的喧嘩,卻又與城市保持了良好的關系,同時社區內的配套設施又很齊全,有餐廳、茶樓、健身、閱覽室、中、幼兒園、醫院等,這樣的社區無疑很適合居住。
選擇改善性住宅更多取決于個人的生活需求與財務狀況,對于購房者來說,改善性需求的住房不僅僅是指“大戶型”,既然要改善居住,應該更關注于房源自身的品質、生活配套、交通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