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房地產火爆不僅把房價抬高了。買房時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也成為了投訴熱點。對于普通家庭而言,買房是大事,可以說用畢生積蓄買下來住房,而后卻發現出現各種問題,這無疑讓人堵心。
那么,樓盤銷售,建筑質量、面積會縮水嗎?面對建筑面積、公用面積、室內面積、使用面積分不清的購房者,如何辨識他們的區別呢?
幾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誰的概念更大一些?
1、建筑面積
指建筑物外墻外圍所圍成的空間的水平面積,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積、墻體柱體占地面積、樓梯走道面積、其他公攤面積等。
2、使用面積
住宅各層平面中直接供住戶使用的凈面積之和。
躍層住宅中的戶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計入使用面積;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內墻面裝修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3、公用面積
又叫公攤面積,是指住宅樓內為保障業主正常生活而設置的公共走廊、樓梯、停車場、管理處、天井電梯間、水箱間等所占面積的總和。不統建筑形態的住宅,公攤面積不同,也就導致公攤率不一樣,但一般都有一個標準。
4、實用面積
也就是套內使用面積,是業主能真正使用的套內面及,不含內墻、外墻等所占的面積的,是廚
房、餐廳、客廳、臥室燈可使用的凈面積之和。
5、結構面積
指建筑物各層平面中的墻、柱等結構所占面積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