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邊角空鼓
如果發現瓷磚邊緣出現空鼓,可對邊緣空鼓的部分進行澆灌處理(將瓷磚之間縫隙用小鏟子砸開,然后把水泥兌水灌到縫隙里,空鼓地方會自動吸進去,直到灌滿灌完凝固),避免整體更換。
2、局部空鼓
墻地面的瓷磚出現少量的局部空鼓,如在不影響櫥柜、鏡柜、花灑和熱水器等家具家電安裝穩固的情況下,可以不予處理,但若是對安裝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建議把這局部的瓷磚敲掉重新鋪貼。
3、2/3面積空鼓
建議拆下來重新鋪貼,此時鋪貼使用的粘合劑尤為重要,若瓷磚面積較小,可以用益膠泥,它比水泥粘著性更強;單塊瓷磚粘貼在平坦平面上,可以使用瓷磚膠/瓷磚粘貼劑,若是小面積范圍的多篇瓷磚,建議使用益膠泥比使用水泥更為恰當。
1、不標準
墻體基層抹灰沒按要求處理或基層垃圾沒清理干凈。瓷磚鋪貼前應檢查墻體基層抹灰是否符合要求,墻面基層雜物、灰塵和必須清除干凈;鋪貼時將瓷磚背面滿抹的水泥混合砂漿或107水泥漿并用錘柄或軟體錘輕敲瓷磚,使水泥漿擠滿瓷磚背面,然后用力按壓,使瓷磚與墻面基層牢固結合。
2、沒浸水
鋪貼前沒浸水或浸泡不夠。瓷磚(是釉面磚)在鋪帖前應用水浸泡2h以上,讓瓷磚充分吸水后,取出陰干或擦凈。如果磚體水份沒飽和,就會過早吸收砂漿中的水份,導致砂漿收縮出現空鼓,還會影響粘貼強度。
3、不飽滿
瓷磚鋪貼時砂漿不飽滿或未將瓷磚輕輕敲打擠壓密實。這是種情況不是偷工就是減料:為了節省水泥砂漿,或是為了節約時間馬虎了事。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多發生在包工包料時,那就是瓷磚質量太差,怕夯實時把瓷磚敲碎了。
1、鋪貼瓷磚的基層需處理好
鋪貼瓷磚是一門技術活,而且過程很重要,特別在瓷磚鋪貼前,要先將基層處理干凈,還要保證其濕度在30-70%左右。
2、瓷磚清潔和浸泡處理
其次,瓷磚表面要處理干凈,然后用清水浸泡一會,等到瓷磚沒有出現氣泡時拿出來,等晾干后再鋪貼。
3、水泥砂漿需飽滿均勻
瓷磚鋪貼時,所使用的輔料也很重要,比如:水泥、砂漿,這些輔料要調配均勻,才不會出現瓷磚空鼓的現象。而且瓷磚貼上墻面之后,要觀察水泥是否會下沉凝固,做好預防工作。
4、預留足夠伸縮縫
最后,瓷磚鋪貼很重要的一點是預留伸縮縫,因為瓷磚出現熱脹冷縮的情況,要是沒有預留伸縮縫,就會出現瓷磚起翹、脫落的現象,通常伸縮縫在2-5mm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