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7日,廣州市共推出48宗涉宅用地,合計起拍金額1124億元,結果共成交23宗,合計成交金額569.4億元,成交總建面357.4萬㎡;流拍25宗,流拍率高達52.1%。
中指研究院廣州分院研究主管陳雪強表示,從本次競拍結果來看,土地市場已明顯降溫,和第一次集中供地相比,本次參拍企業數量及競拍報價次數均明顯下降。
本輪報名房企總數量僅20多家,且有報價的地塊報名房企均是個位數,相比第一批次供地有多宗地塊報名房企均為兩位數而言,本批次參拍房企積極性明顯下降。參拍房企也以中海、越秀、珠實、中鐵建、葛洲壩等央企國企為主。
從報價次數來看,本次成交的23宗地塊中共有18宗底價成交,僅有5宗地塊有溢價成交,最高溢價率15%。
本次成交地塊冷熱不均,從區域來看,成交地塊多為中心區域,流拍地塊主要集中于增城、從化等外圍區域。與第一批次明顯降溫的是,本次有多宗位于黃埔、南沙、番禺地塊依然遭到流拍。
在政策調控頻繁加碼以及房企資金持續承壓下,房企拿地積極性明顯下降,拿地趨于謹慎,尤其在廣州新房市場成交自6月以來持續下滑的預期下,以及第一批次供地將帶來大量供應的壓力之下,開發商拿地迫切性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