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布第三批集中供地名單。
資料顯示,此次共推出17宗地塊,包括海珠區1宗、白云區3宗、黃埔區3宗、番禺區3宗、南沙區4宗、從化2宗以及增城1宗,總用地面積超120公頃,計容總建筑面積約296萬平方米,地塊起拍總價達434億元,上述地塊將在12月1日正式出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廣州出讓的南沙和黃埔的地塊,取消了“限房價”的要求。此外,番禺、白云的“回爐”地塊,地價下降了1200元-3200元/平方米不等(不扣除配建)。
此次集中供地中,起始價最高的地塊為黃埔區長賢路以南、蘿嶺路以東CPPQ-A4-3地塊,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服務設施用地,面積約11.65萬平方米,容積率3.0-3.5,建筑面積約33.78萬平方米,起始價59.04億元,起始樓面價17480元/平方米;而單價最高地塊為海珠區華洲路63號地塊,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面積約4.44萬平方米,起始價38.36億元,起始樓面價40375元/平方米。
從廣州市前兩次出讓地塊的結果來看,第三批的出讓地塊數量和金額較前兩次相比都有大幅下降。
廣州市第一批集中出讓地塊數量為48宗,總計容建筑面積為928.5萬平方米,掛牌總價901億元,占全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的62.6%(按占地面積計算);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讓48宗地塊,總計容建筑面積879萬平方米,掛牌總價1124億元。
今年4月26日和27日,廣州市迎來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的競拍。最終成功出讓42宗地塊,總成交建筑面積799.2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達906億元,其中有4宗地塊達到最高限制地價進入搖號階段。另外有6宗地塊流拍。從區域來看,增城區成交14宗,流拍4宗;白云區成交7宗,流拍1宗;番禺、南沙各成交5宗;花都成交4宗,黃埔成交3宗;從化成交3宗,流拍1宗;荔灣成交1宗。
從成交情況來看,20宗地塊底價成交,22宗地塊溢價成交,其中溢價率超40%的地塊有9宗,溢價率在20%-40%的有6宗,溢價率在10%-20%的有3宗,溢價率低于10%的有4宗。
但廣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情況不及第一批,土地市場出現了涼意。
在9月26日和27日的兩天土地出讓中,推出的48宗地塊僅成交23宗,流拍25宗,流拍率高達52.1%。地塊總成交建筑面積達357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569億元。從區域來看,成交地塊多為中心區域,流拍地塊主要集中于增城、從化等外圍區域。與第一批次相比明顯降溫的是,第二次有多宗位于黃埔、南沙、番禺地塊遭到流拍。
有房企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政策調控頻繁加碼以及房企資金持續承壓下,開發商拿地積極性明顯下降,拿地趨于謹慎。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