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統計,2022年是開發商海外債到期的主要年份,總規模3560.2億元,上半年將是壓力最重的幾個月,如今措施紅線擺在那里、銷售也不如意,高負債房企的生存之路將更加艱難。
正如專家提到的,降價周期一旦啟動,未來的12月以內房價可能再一次下探,如此一來,購房信心會不夠樂觀,銷售回款更是一道挑戰,對于山窮水盡的房企來說,最終或引發更大范圍的“關門潮”。但平心而論,全國近10萬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本身規模已經過于龐大,如果能通過調控以及行業洗牌將一些“門外漢”請出門,自然再好不過。畢竟諸如一些質量、配套問題,大多都是發生在這些沒有實力的中小開發企業之中。對買房的老百姓也是好事。
但問題是,一些大型房企似乎也“難過此關”。就拿華夏幸福、泰禾、某大來說,這些企業被大眾所熟知,如今卻債務累累、資金鏈斷裂,甚至為了償債,開始以較低價格出售房地產等,不管怎么說,如今的房地產發展已經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