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自然資源部要求22個重點城市住宅用地實現“兩集中”的政策落地。全國22城累計成交住宅用地2064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約2.44億平方米,累計完成出讓金超2萬億元。
首批次土地供應中,嗷嗷待哺的房企搶地激烈;第二批次頗顯冷清,底價成交、流拍不斷在各地上演;經過政策調整,第三批次供地走向趨穩。
例如,北京首批集中出讓的30宗地塊吸引了超200家房企圍獵,有10宗地塊因觸及地價全部上限,轉入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杭州首批集中供地57個地塊全部出讓,其中41宗地塊進入火拼自持比例階段。
到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對于土地的追求大幅降溫,房企出現了明顯的“集體躺平”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首批集中供地中部分城市的土地溢價高、頭部企業拿地占比高的現象有違政策初衷,各地密集對第二輪集中供地的拍地規則進行調整,甚至多次推遲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公告時間。
經歷了暫停后,重啟的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熱度顯著下降,延期、撤牌、流拍等滑鐵盧事件成為第二輪集中供地的主旋律。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43宗地塊中僅17宗有房企,“棄牌率”超50%;杭州總計掛牌31宗地塊,7宗地塊終止出讓、10宗地塊流拍,最終僅成交14宗地塊,較首次成交地塊數量下降75%。
到了第三輪集中供地時,多個城市在此前基礎上優化了出讓條件,如競買資格、地塊起拍價、土地款支付周期等方面進行了調整,流拍率得到一定控制。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