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標普評級在報告中表示,對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好消息是行業即將觸底。鑒于2022年和2023年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同比降幅,2024年房地產銷售額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但標普預期,新建項目銳減、低線城市庫存過剩以及不斷收緊的托管限制將使房地產銷售繼續保持低迷。
標普信貸分析師Ricky Tsang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將有序復蘇。政策制定者首先采取措施,讓一線城市率先恢復良性循環。最新市場表現表明,市場情緒、合同銷售額和價格已經開始正?;!薄叭欢湍芗壋鞘姓谂鉀Q與供過于求和消費者信心枯竭問題?!?/p>
這種情況也將擴大國有房地產開發商和民營開發商之間的差距。國資開發商一直更專注于高端房地產市場,這在當前市場低迷背景下優勢顯著。這些實體的融資渠道也相對順暢,而許多民營開發商正面臨融資困難。近期,一系列大型民營房地產公司發生的債務違約事件打擊了市場信心。
Tsang認為:“所有房地產開發商都必須針對銷售放緩進行有效管理,以及開放商的杠桿率將在未來兩年內保持高位。”
?標普假設:
2023年房地產合同銷售額將同比下降10%~15%,降至11.5萬億元至12萬億元,降幅高于先前標普中個位數的預期;
2023年房地產開發商前8個月的合同銷售總額僅為7.8萬億元;
2024年合同銷售額將同比再下降5%至11萬億元至11.5萬億元;
鑒于2022年和2023年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同比降幅,2024年房地產銷售額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
標普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正朝著年銷售額10萬億元至11萬億元的平衡點邁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標普將當前房價代入2009年~2015年的總建筑面積銷售,該時間段被視為行業的供需平衡時期。標普假設高能級城市的房屋售價為每平方米20,000元人民幣,低線城市的售價為每平米6,200元人民幣。基于上述假設,標普進一步調整,假設銷售額從第一階段的閾值下降10%~15%。這解釋了最近的一些趨勢,例如城市化率放緩和人口最近開始下降。
標普全球信貸分析師Esther Liu表示:“房地產相關政策不斷更迭,伴隨市場情緒起伏。但2009年~2015年這段相對平穩時期可能是房地產復蘇的最終水平,標普將其視為行業發展的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