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是什么?每一次的裝修都是一次新的知識,尤其是在簽合同的時候更要認真和細心,這不是兒戲,關乎到裝修的質量及自己會遇到的風險,因此在簽合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是什么?具體的內容介紹如下:
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有哪些?
1、付款方式
一般裝修合同都會約定分期支付款項。為防止風險,應當盡量壓低首付比例,以完成工程量的一定比例,而不是時間工期為標準支付中期工程款,否則會出現款項已支付大半而裝修工程尚未開始或完工率很低的情況,出現雙方違約的局面,而難以制約對方按時履行合同。
2、裝修材料、設備、工藝的約定
如果由裝修公司負責提供材料、設備,一定要將其報價單等清單作為合同附件,明確約定材料設備的品牌、型號、等級、單價等,防止裝修公司以次充好,以低價產品代替高價產品,并規定不按約定提供的違約責任。
對于以面積計算的材料,如漆等,一定要明確約定施工工藝,因為涂刷一遍和三遍的價格相差甚遠。此外,對于價格,應當防止對方將材料和人工費用分拆報價。
3、工程量增減
詳細的設計和施工圖紙能夠減少爭議,在施工之前雙方一定要明確約定工程范圍和工程量的大小,防止裝修公司以低價引誘簽約,而在施工過程中不斷要求增加項目,加大。對于施工過程中工程量的增減,一定要約定經過雙方書面簽字認可方為有效。
4、拆除和隱蔽工程
對于拆除工程和隱蔽工程,應當約定在拆除和封閉之前由雙方共同測量或驗收,并經雙方簽字認可。否則,工程一旦完成將不可能再去測量和驗收,而由對方說了算,啞巴吃黃蓮。
5、保修責任
質量出現問題,裝修公司是包工包料保修,還是只包工,不負責材料保修,或者是其他約定,這些都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
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有哪些對策?
1.合同簽訂前的風險審查。也有人稱為事前盡責調查,合同風險往往蘊藏在合同簽訂之前,因此在簽訂之前認真嚴格地進行風險審查,可以有效的避免合同風險的產生,防患于未然。風險審查主要審查對方的主體民事行為能力、對方的簽約代表人的權限、對方的履約能力和信用狀況及政策、訴訟、擔保等風險。
2.合同條款中的法律風。合同條款是合同法律風險主要的產生途徑,也是重要的解決合同法律風險的途徑。因此,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合同條款的規范和談判上,重視合同具體的簽訂。對合同文本的審查是風險審查的關鍵一步,是對合同文本中的有關條款進行審查,包括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期限、履行方式、風險轉移、保密、不可抗力、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生效、目的等條款。
3.空白合同的風險。目前社會上許多公司管理混亂,為了擴大業務量,給許多業務員分發加蓋公司的空白合同,這些空白合同隱藏著極大的法律風險。所以公司為了防范此類風險,要嚴格對空白合同的控制與管理,原則上不簽發空白合同,必須要簽發的,應進行登記,并說明用途,使用后應當及時交公司審核備案,未按計劃使用的要及時收回。
4.履約風險。合同履行是實現合同的關鍵環節,也是出現問題很多的環節。實踐中,履行過程的風險大部是由對方的履約情況所引起的。
以上是小編對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是什么的介紹,我們對裝修合同常見法律風險及應對策略是什么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希望上面小編的介紹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