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一個很勁爆的新聞,引起了全民熱議,重慶的一對80后夫妻,結婚時決定只租房不買房,并找到一位肯出租房子10年的房東,雙方簽下10年租房協議。這一格外大膽的舉動,引發了一輪關于買房還是租房的大討論。
如果你平常對國外的文化有了解的話,你就會發現在歐美的很多國家,許多人一輩子都是租住房子的,然而他們的幸福指數并不比房產擁有者低。樓市還在上演量跌價堅的“觀望”劇,后市房價是跌是升前景尚不明朗。買房還是租房,討論熱度持續升級。
80后,90后正在慢慢的占領,許多新超大膽的思想也不斷地涌現出來。一輩子租房生活的生活理念正在慢慢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不不動產的房屋當作成阻礙自己前進的累贅了。誠然,現在還有許許多多的丈母娘在說沒有房子就不許結婚,但是卻是越來越多的人都租房住了。包括一些身價過億的大明星的豪宅,也是租的。比如說金星。
當然如大家所料,那段新聞沒有結束,就像大多數 個吃螃蟹的人一樣,他們的做法遭到了雙方父母四個老人的強烈反對,甚至4位老人專程從老家趕來,以斷絕關系相威脅,要求他們就算賠償也要毀約。新思潮和舊思想相碰撞,誰贏誰輸?
當事人對記者說不是這不是頭腦發熱的一時想法,結婚前,兩人也曾想過買房,也看了許多樓盤,他們發現僅首付就得花6萬元以上,還不算裝修、家具家電等費用,繳了首付,就沒有余錢再創業,此外,還要省吃儉用還貸款,生活質量也會下降很多,萬一買的房子跌價了,心里難以接受。租房的好處就有很多,諸如:工資中拿出少部分就夠房租了,負擔輕,余錢可以用于改善生活質量;住得不順心可以換房子租住;閑錢存銀行吃利息,有機會還可以創業。想來想去,他們都覺得,租比買劃算。于是,找一套二室一廳的“ 性”出租屋,成為他們的目標。
雙方父母認為,成家立業”中的“家”,就是指房子。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就沒有基本的生存保障。可是在現在這個年代,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廉租房,那么多的樓盤,買房子也許會因為沒錢而買不起,但是租房子是一定會租到的,雙方父母就是杞人憂天了。但是60后70后正在老去,這是個正慢慢像80后90后過渡,終有 ,人們會按照自己的生活模式和資金狀況自由自在的選擇租房或者買房。
期待那個時代的到來,沒有了來自社會和父母的壓力,每個人都會過得更輕松,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