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個熱水澡能讓人通體舒暢、欲罷不能。“溫泉水滑洗凝脂”,擁有一身瑩潤透白的肌膚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擦干身體后,卻覺得皮膚又干又癢。這股癢感甚至一直持續到被窩當中,被窩越暖,手腳越癢。癢就要撓,撓過之后皮膚還會留下一道道干燥起屑的血痕。你是不是也有這個煩惱呢?
經常洗澡是一種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但在冬季氣候干燥的時候,洗澡不宜太“認真”。
此時,洗澡應注意四個不宜:洗澡時間不宜太長;不宜用熱水燙洗;洗澡不宜過頻;不宜用力搓澡。
洗澡時長以10分鐘為宜,洗澡水溫以34℃為佳
為了保暖,不少人秋冬都喜歡用很燙的水來洗澡。對于皮膚保濕,天然皮脂比任何保濕劑都來得有效,但過高的水溫不光對皮膚造成刺激,而且還會更容易溶解掉皮脂膜,讓皮膚更加干燥,更容易瘙癢。一般在34℃左右對皮膚比較有益,油性皮膚水溫可以稍高,約38℃;干性皮膚水溫可稍低,約32℃左右。
沐浴露只抹這些地方就夠了
秋冬皮脂分泌沒有春夏旺盛,如果每天都用沐浴露洗全身,皮脂分泌較少的地方容易干燥起屑發癢。皮膚科醫生指出,每次洗澡時,頸部、腋下及陰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但也不要用得太多,身上其他部位用溫水淋浴沖一沖就可以了,盡量不要泡澡,更不要使用堿性肥皂清洗身上。
“搓澡”可能越搓越癢
很多人都認為,“搓澡”能搓下很多“泥”,讓身體變得更加清潔干凈。但其實,皮膚在溫水泡過之后角質層會變得更加柔軟,容易脫落,我們搓下來的可能就是角質層除了廢棄角質之外還有部分正常的角質細胞。角質細胞脫落過多導致皮膚保護屏障功能變差,更容易引起皮膚干燥瘙癢。秋冬洗澡,宜輕輕擦洗,不宜搓澡哦!
洗澡后5分鐘涂潤膚露效果好
有皮膚科建議,洗澡后,好在5分鐘內在身上適量地涂抹一些具有皮膚保濕功能的潤膚品,通過外補的“保濕因子”以保持皮膚的水分,防止皮膚干燥起屑,減少皮膚瘙癢的發生。有皮膚瘙癢癥狀的人切莫搔抓,搔抓刺激讓皮膚神經更加敏感,加劇瘙癢。而且搔抓容易損傷皮膚表面,不利于受損角質層的修復。
洗澡需要防干癢,沐浴露就這樣選
夏季用沐浴露清潔力太強,對于秋冬干燥脆弱的皮膚來說可能會造成刺激,此時,我們需要選擇更加溫和,不刺激,成分簡單的沐浴露。人的皮膚PH值是弱酸性的,應避免選擇堿性沐浴露,轉而選擇中性或PH值更接近皮膚的弱酸性沐浴露。更不宜選擇針對油性皮膚的含硫磺洗劑。香料對于皮膚來說可能是一個過敏原,容易造成刺激,太過強調香味的沐浴露就不適合皮膚敏感的小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