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一生養育了我們兄妹五個,我大妹妹因工作關系安家上海,小妹妹一家因我妹夫工作調動前年遷去縣城,二妹妹雖然還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小鎮上,今年卻去了的城市陪女兒讀書,弟弟做送變電工程常年在各地跑,我自己也于大前年在大學城邊上買了房子,父母身邊其實已沒有可照顧他們的子女。上次我回鄉下看望他們,發覺老人身體變化很大,大約應了“一歲年紀一歲人”的俗話,回來后和妻子商量,想在城市給老人租房,這樣方便照顧她們,妻子沒有異議,只是要我先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然后去找房。
其實我家的房子很大,兒子畢業后雖暫時也回到這座城市學習工作,但白天基本不在家;妻子在市里一家醫院上班,工作很忙,多也就晚上回來做點家務,我自己近年一直在四處奔波,所以家里的房子幾乎空著,讓父母來我家里住,應該是可行的,這個念頭老早就有,也和父母提過幾次,但老人就是不愿意,理由是暫時還能照顧自己,而且不愿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故土,不習慣冰冷的城市生活。我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原因,因為母親和我說過,雖然婆媳間二十多年沒紅過臉,但畢竟不是在一個屋里生活,他們擔心這種和睦會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失去,母親說得很輕松,但我聽來卻很難受。我理解他們的想法,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方式,一旦改變這種節奏,就會衍生出很多問題,我父母深明事理,自然會想到這一層。
我父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做了大半輩子的村支書,不知親手處理過多少起家庭糾紛,因為公正,因為豐富的經驗,樹下很高威望;我母親退休前是老師,說不上有多少學問,卻憑著對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贏得全鎮人的尊敬,他們一生中美好的時光都留在那個小鎮了。我很長時間在小鎮的教書,其間有過多次機會去城市工作,我都放棄了,原因也是不愿離開父母。后來發生了一些變故,我不得不遷移,父母在,游,每念及此,內心總是很難受。如果不是考慮到老人的健康狀況,我也不想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父親愛個花鳥草蟲,喜歡釣魚,現在是不敢去魚塘了,因為經常暈眩。母親喜歡讀書,偶爾也和街坊打打牌,算是有益的健腦運動。老兩口大的樂趣是晚飯后散步,因為他們的榜樣作用,小鎮參與散步的人越來越多,成群結隊的。基于這些原因,我和妻子商量,租房必須是在她工作的醫院,便于隨時看望老人,環境盡量好一點,帶院子的一樓,老人不能脫離地氣,也方便養花,兩個居室,這樣可以讓兒子過去陪老人住。
那天我專程回去和老人商量,中午,母親做了幾樣小菜,父親開了一瓶酒,話題從詢問我在外地打工情況開始,知道我身體一直不大好,為了生活遠走他鄉,老人一臉的不忍,我忙將話題岔開。又詢問我兒子畢業后工作學習的情況,聽說一邊工作一邊備考,老人才高興起來。我曾經不知一次對兒子說,將來可以不孝順父母,但不可以不孝順爺爺奶奶,因為是爺爺奶奶將他帶大,養成了他很好的行為習慣。好在兒子很懂事,總是盡自己所能關愛爺爺奶奶。
父親二兩白酒下去,臉上泛紅,話也多了起來。我遲疑著,將準備給他們租房請他們去城里居住的想法說了出來,沒容他們說出意見,我趕忙說了一大堆的理由,有說服力的是讓他們過來陪孫子——孩子又要工作,又要復習,晚上還要上課,打車回我們現在的家不方便不安全不劃算。說完,我呷了一口酒,靜觀老人的態度。
良久,父親說,我和你媽知道你的心意,你們兄妹都走了,家里不再像以前熱鬧,出來進去的就是我和你媽,我們也想過和你們靠攏一點,離得近點,只是眼下你們經濟不寬裕,房租也是一筆錢啊,再說,我們還沒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何必花冤枉錢?你們能常回家看看就行了。還有一層,你是老大,下面還有弟弟妹妹,你也要征求他們的意見,我們不想因為自己鬧得你們兄妹不和。這幾年你出了那么多事,看你現在的身體,現在的狀態,我和你媽只會心疼,也幫不上忙,你年齡也不小了,自己身體要緊,就別去外地打工了,怎么著不也是過日子?
我默默地飲酒,不知怎么勸說父母。母親見我不說話,便開口說,你爸說的對,你有這份孝心我們很高興,等等吧,到我們失去自理能力那天,聽你們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