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買房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購買的期房,因為期房選擇余而且價格相對,不過期房的購買是存在一定風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期房的缺點在于:尚未竣工就出售,存在一定風險,一些前期承諾的規劃可能生變,一旦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成為爛尾樓。所以,購買期房一定要注意以下風險:
一、房屋質量風險
在期房投訴中有關房屋的質量問題一直位居首位。
由于購房者在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協議時,自己所購買的房屋還沒有成型,不能看到房屋的實際情況。
因此,購房者經常會因為房屋質量問題和開發商發生糾紛。個別開發商為了追逐大利潤,使用劣質材料或偷工減料,隨意降低工程質量標準,給房屋質量和安全埋下了重大隱患。
防范措施:
驗收房屋時,請專業的房屋檢測(監理)機構來進行檢測,對于一般的質量問題可要求開發商限期整改;對于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方面的質量問題,在檢測鑒定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維修、退房或者及時索賠)。
二、面積縮(漲)水風險
有的開發商為了謀取大商業利益,在進行實測時,有意改變建筑面積,加大公攤面積,并且不明示公攤系數及計算方法,以致實際面積與銷售面積嚴重不符。
防范措施:
收房或進行產權登記時,一定注意查看“房屋面積測繪表”,仔細核對相關數據,如有疑問,請開發商做出合理解釋,必要時請專業機構進行復測,避免經濟損失。
三、虛假廣告宣傳的風險
售樓處的廣告總是吸引眼球,高大上范兒。如果僅憑宣傳就買房,恐怕很多人會倍感失望。入住后,才發現交付的房子與其所宣傳的品質大相徑庭。
防范措施:
因此,如果對自己所購房屋有環境、配套設施等社區品質方面有要求,一定要在合同或補充協議中就有關事項作出明確約定,否則,以后發生糾紛苦于沒有證據。
四、規劃變更風險
開發商擅自變更規劃設計,在配套設施、綠地等方面隨意改動,將小區中本是綠地的地方改建新樓或者停車場。這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防范措施:
購房時,一定認真審核開發商廣告中宣傳的內容是否真實,是否能落到實處,對于廣告角落字體極小的負責聲明,要格外留意。
五、定金風險
在期房銷售中,多數開發商并不直接出示購房合同,而是先簽預售協議,收取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定金。一旦購房者反悔,或者雙方談不攏,交易無法繼續,開發商就拒絕退還定金,致使購房者陷入被動。
防范措施:
購房時,一定要求開發商提供擬簽署的合同文本及相關補充協議,直接切入購房合同主體,審查合同具體內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已經簽署了認購協議并交付了定金,則一定要在認購協議中約定的時間內,和開發商協商簽署合同的相關事宜并留好證據(如簽署備忘錄、攜證人到場、現場錄音等),以便一旦不能簽署合同時索回交付的定金。
六、產權風險
產權是商品房重要的法律依據,實踐中總有一些開發商以各種借口拒絕、拖延辦理產權證,致使許多消費者入住后遲遲拿不到產權證。
防范措施:
在簽署購房合同時就要認真審查開發商的土地情況、房屋抵押情況以及建房的相關法律手續(審查五證),并約定不能及時辦理產權證的法律責任。
七、合同及合同條款無效的風險
購房者因為信息不對稱,法律和合同知識缺乏,導致對合同條款中存在的違法問題無法察覺,以致在發生糾紛時被法院判定合同無效;還有就是在沒搞清條款含義就草率簽字,從而使自己陷入被動。
防范措施:
認真審查合同,包括補充協議的內容,明確每一個合同條款含義,對模糊不清的條款,一定要明確其具體含義后在決定簽署與否。或者在簽署購房合同時請專業律師協助把關,以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
八、延期交房的風險
實際生活中,因為開發商資金問題(資金不到位、挪作他用等)、工程管理問題等原因,有大量的延遲交房、甚至不能交房的事件發生,以致消費者利益受損。
防范措施:
在決定買房并簽署合同時,除例行審查開發商的有關情況、“五證”取得情況之外,還要考察房屋的施工進展情況。
目前國家規定必須主體結構封頂后才可以銷售。在此,我們建議大家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的期房,以便對自己的入住計劃作出安排,避免風險。
期房購買存在一定風險,如果大家要購買期房,以上注意事項一定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