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房除了要擔心自己是否湊足了首付款,是否可以成功辦理貸款之外,還要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識破售樓人員的各種“計謀”。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購房者在售房者的面前向來都是吃虧的一方,那么為了減少自己吃虧上當的幾率,你需要提前了解售樓人員常用的手段都有哪些?
一、收受定金
當你與售樓人員進行交流,或者前往售樓處看房時,如果一旦表現出有購買欲望,那么售樓人員就會勸你交定金,而“先交點定金,不然房子就沒了”等話語則是他們經常說的。然而只要你交了定金,主動權就會被售樓人員掌握,即使之后發現房子存在問題想退款,他們也不會將定金退還給你,反而會使用各種手段迫使你買下房子。
二、囤房加價
你是不是會遇見這樣的狀況?去買房時在售樓處看見有一些條件很不錯的房源,但是詢問售樓人員具體情況時卻被告知房子已售罄,只剩下一些條件不那么好的房源。其實,那些條件好的房子并不是真的賣完了,而是要先囤起來,等到之后房價有所上漲的時候再慢慢出售出去,本身條件就好的房子在房價高漲的時機出售則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
三、施“苦肉計”
如果你覺得售樓人員給你推薦的房子價位都太高了,而向其詢問是否可以售賣時,售樓人員為了不吃虧往往就會使出“苦肉計”。比如,向你訴苦自己一個月辛苦,但是都掙不了多少錢,實在不能再售房了,又或者是告訴你公司要求很嚴格,自己雖然也很想幫你講價,但是實在是能力有限等等,購房者看見售樓人員如此為難,多數人便會選擇作罷。
四、美化樓書
樓書時常被購房者買房時拿來參考,但其實這些樓書多利用光影、修圖等手段美化過,一旦購房者相信了樓書里的描述,那就很容易被誘惑從而買下房子。而且,樓書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除非雙方簽字認可了樓書中的承諾,并將其附在購房合同的補充協議中才能算數,所以不要輕信樓書的內容。
五、偷換概念
當你去看房時,售樓人員時常告訴你該小區的綠化率可以達到百分八十,但等到真正交房,你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其實這就是售樓人員在偷換概念。售樓人員往往會用綠化率代替綠地率,綠化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有時連樹的影子也可以算在其中,而綠地率是指小區范圍內各種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所以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