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Halloween!
一年一度的萬圣節又來了,但是刷朋友圈的時候就不難發現,小伙伴們早在上周末就已經玩起來了。
購房指南作為認真嚴肅的知識欄目,還是要給大家一些實用的東西,幫助大家在買房的路上少走彎路。
先還是聊聊萬圣節吧。
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其實,這一夜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同時,這一夜也是一年中“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但是,跟圣誕節一樣,節日的前一個晚上,大家就玩開了,小孩們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既然有糖果吃,可見沒有那么可怕,只是作為一個節日給大家換一種方式娛樂罷了。
既然是鬼節,買房的朋友難免會想到兇宅,一個二手房里面死過人,是不是就算兇宅了呢?真的遇到合適的兇宅,你會買嗎?
先說說什么是兇宅。
“兇宅”的說法,古已有之。從傳說、故事、小說、戲曲中,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詞。而且,這個詞也往往和恐怖、死亡等聯系在一起。“兇宅”,舊時指不吉利的或鬧鬼的房舍。被稱為“兇宅”的房子、宅院,大多發生過不只一起的不吉利事件。
那現在對于兇宅有沒有一個說法呢?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兇宅”的定義做官方的法律界定。但是對于住在房子里的人曾經發生過非自然死亡,譬如意外、自殺、他殺等情況的,房子也會出現價值隨之降低,甚至出售時無人問津的情況,也就成了一般大家所講的“兇宅”。
那如果有一套價格合適的兇宅,你會買嗎?
購房指南之前有進行簡單的網絡調查,我們來看看結果:
從調查的數據不難看出,大部分人還是不會因為而購買兇宅的。
一不小心真的買到兇宅,怎么辦?
買方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這類房屋,一般是根據我國《合同法》中關于知情權這一點來裁定,如果賣房人故意隱瞞房屋內曾發生過的行為,違背誠信原則,雙方合同的簽訂違反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愿,原則上法院會支持買房者相應的訴訟請求,比如賠償損失或退房等。
當然,如果賣房者主動告知事實,買賣雙方對“兇宅”這點彼此心知肚明而產生交易行為,這點自然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中。其實,類似于這種因為不利因素而影響購房人心理感受的房子并不是只有兇宅一種,作為購房人可以適當了解,購房時盡量避開。
影響心理感受的房子一:墓宅
比如說此樓開發以前此處是一些墓地之類的地方,利用得當還行,不得當可能居住后總會有不適。現在很多開發商為了商業利益,也不管樓盤周邊的狀況,有一些有古墓的樓盤,更不宜居住。
影響心理感受的房子二:葬宅
死過人的房子。不光是病死,老死還是自然死的都是不好的。之前有個朋友也是買了一套二手房,原房主也說了這是自己父親的遺產,他父親是半年前走的。去看房時朋友也覺得沒什么,過戶之后跟原房主一起收拾屋子里面他父親靈牌什么的,弄得這個朋友心里十分別扭。
影響心理感受的房子三:怨宅
這種指的是如果此房先前的主人經常吵架,甚至死過人,比如有人跳樓自殺的房子。
影響心理感受的房子四:火宅
是說這個房子周圍發生過火災,不管大小的。雖然火災是曾經發生的,但是可能有一些原因,導致這發生火災的機率增加也未可知,所以還是慎選為妙。
一般來說,買房遇到“兇宅”的情況更容易出現在二手房交易中。建議大家在買房時核實對方的身份和信息,甚至可以委婉的詢問下賣房原因。當然,你也可以從鄰居、商販、小區保安等相關人員口中側面打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