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對第三方開始不再像以前那般信任,房屋面積的自行計算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潮流。然而戶型的面積計算在一定的程度上卻是極度復雜的一種存在。有很多人都會在計算房屋面積的過程中出差錯。接下來本文就將為各位讀者介紹房屋戶型面積的相關計算公式。
一般來說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都按照下列的幾個公式進行計算。消費者可以自行了解以下的幾個公式并且根據這幾個公式進行計算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建筑總建筑面積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二、相關公式解釋
1.套內使用面積,套內使用面積有個更加形象的說法叫做“地毯面積”,簡單地說,就是把你家的面積全部都鋪上地毯,你家能夠鋪多少面積的地毯,就是多少面積的套內使用面積。
2.套內墻體面積,套內墻體面積一般是包括戶型內部的分隔墻(按照投影面積全部進行計算),兩戶之間的分隔墻(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外墻(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進行計算)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的和就是套內墻體面積。
3.陽臺面積,封閉陽臺一般需要按照全部面積進行計算,不封閉的陽臺則需要按照一半面積進行計算。
4.公攤面積,建筑內的樓電梯間、消防通道、或者是用來為本樓服務的配電房、水泵房等的附屬設施用房、外墻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這些全部都計算為公攤面積。
通常在無電梯的多層建筑中,公攤系數在5-10%這個范圍內都是正常的,超出10%的也有可能,不過少見。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5-20%之間。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5%之間。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2%之間。而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20-30%之間。
戶型的面積計算是一個很麻煩的工程,了解好這些公式才可以在房產交易的過程中做到更好地計算相關的房產的面積為自己帶來一定的便利。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后讀者能夠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并且對各位讀者的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