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房交易中,我們經常聽到兩個名詞,網簽價和核定價。其中網簽價大家更為熟悉,而核定價則相對陌生,沒有買賣過二手房的人對此了解不多,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兩個價格。
何謂網簽價?
新房和二手房都有“網簽”這個步驟,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后,開發商或中介將合同上傳至房管部門的房屋備案系統并公示,謂之“網簽”。一套房子網簽后,將生成唯一的合同編號(也稱之為合同備案號),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一房兩賣”的現象。
網簽時約定的房屋價格就是“網簽價”,新房的稅基就是根據網簽價格來確定的(二手房則不一定,詳見下文)。
何謂核定價?
各地都有核定價,也有稱之為“二手房過戶指導價”的,都是一個意思。
它是由當地稅務部門確定的,核定價存在的意義主要是“托底”,簡單說,當買賣雙方的網簽價格低于核定價時,稅務部門將不再根據網簽價來確定稅基,而是以核定價為標準來確定稅基。
看到這,也許你明白了,核定價明顯就是為了對付“陰陽合同”嘛,的確如此,它本質上是為了保證稅收。試想一下,如果買賣雙方為了避稅,網簽價定為1元,那么這套房子就完全沒有任何稅費了。
下圖是北京地區二手房契稅的計算方式:
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稅基取的是“網簽價”與“核定價”二者間的較高者(注:2016年的契稅優惠政策不涉及北上廣深,北京地區二套房契稅仍然是3%)。
有網友要問了,那么買二手房時,我怎么知道“網簽價”與“核定價”孰高孰低呢?
核定價這個數據一般不直接對外公布,自己去稅務機關咨詢,也只能得到一個大概的數據。因為在確定房屋的核定價時,要參考地段、面積等多個因素。如果你問具體某套房之的核定價格,對方有沒有那個耐心告訴你還兩說呢!
一般情況下,購房者可以從房產中介機構處了解核定價格,只要你看中了某套房子,他們一般會給出具體的核定價格。
確切的核定價可以在稅票中看到,下圖是一張通過核定價來確定稅額的稅,上面有明顯的“核定價計稅”字樣。
另外,在二手房交易中,還有個“評估價”,這個價格是第三方評估機構就某套房屋給出的,評估價影響的是銀行貸款額度和首付款,比如一套房子成交價是100萬,評估價終為80萬,那么如果貸款額度是80萬的70%,而不是100萬的70%。實際貸款額度是56萬,首付是4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