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層住宅是指7-11層的集合住宅,它的舒適度、方便度和空間尺度優于高層,因此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優先于購買小高層。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樓層有1-3層,因為這些樓層視野不夠開闊,樓下出入汽車噪音大,看不到戶外景觀,地漏容易返味。小高層樓層層數選擇較少,因此小高層幾樓較好才是廣大購房者在看房選房時比較關心的。
什么是小高層?
什么樣的樓層會稱為小高層呢?在建設部的有關規定中是沒有小高層這個概念的,它是人們的通俗叫法。
一般情況下,根據樓盤的用途不同可分民用和商用,根據樓房的高度不同又分為低層、多層、小高層、高層和超高層。
通常人們把按房1-3層稱低層、4-6層為多層、7-11層為小高層、12層及以上為高層、總高度為100米以上為超高層。
小高層的特點
一般而言,小高層住宅主要指7層-11層的集合住宅。從高度上說具有多層住宅的氛圍,但又是較低的高層住宅,故稱為小高層。
對于市場推出的這種小高層,似乎是走一條多層與高層的中間之道。這種小高層較之多層住宅有它自己的特點:
1、建筑容積率比多層住宅高,節約土地,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成本較多層住宅有所降低。
2、這種小高層住宅的建筑結構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從建筑結構的平面布置角度來看,則大多采用板式結構,在戶型方面有較大的設計空間。
3、由于設計了電梯,樓層又不是很高,增加了居住的舒適感。但由于容積率的限制,與高層相比,小高層的價格一般比同區位的高層住宅高,這就要求開發商在提高品質方面花更大的心思。
小高層住宅接近地面,可以看到地面人物和景物,給人以親切安寧的感覺。
它的舒適度、方便度和空間尺度優于高層,在通風、采光、日照等方面都可以基本滿足生活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購房者會優先購買小高層住宅。
小高層幾樓較好?
要重點關注的是1-3層:視野不太好,樓下出入汽車噪音大,看不到戶外景觀,地漏容易返味,1-2層潮氣重,尤其是頭2年。
1、1-3樓
這幾層的人們通常生活在樹冠下,常常能傾聽到樹枝敲打窗戶:要說心理上舒服,這里是較好的。
但這幾層的生活也有不足:一樓到三樓接近地面,雖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適感,但是低層客氣循環減緩、陰影和濕度大、通風不好的樓區污染也比較嚴重。
一般人會認為,三樓是較理想的,而恰恰正是這里集結了大量有害物質。四樓、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還有人吐槽,住在一樓的人傷不起,會有高空拋垃圾,生活在垃圾附近,晚上小區停車,各種尾氣,各種噪音,根本無法安靜,如果有其它樓層的鄰居沒帶單元門進出的鑰匙,還會被當成門房,所以,不要住一樓,實在沒好處。
2、8-11樓
處于“揚灰層”,而且噪音也不小。8至11樓是環境學上所謂的“揚灰層”,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資在這個高度有停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居住者會與灰塵“同呼吸共命運”。
其實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在街道車流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
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至11層之間。
而且這里正好是噪音較大的空間,許多消費者以為身居高樓就能“遠離塵囂”,誰能想到,真正在一樓傾聽車輛噪聲,還不如在8—14層聽得真切。
這是因為,聲波的路線跟樹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關。聲音通常以短的路線傳播,有時高層同樣聽見汽車干線上的嘈雜聲,原來,有時聲音會自由地往上走,直至高層的窗戶。
聲波是以立體傳播的,向上的并不比向兩邊的弱,高層樓接收到的聲波要比同一幢樓低層來得強。而低樓層卻因受到周圍低矮建筑物及樹木等物的阻檔和吸收而相對減少了噪音。
衡量小高層住宅幾樓較好,可以從空氣質量、采光、噪音等因素綜合考慮。
住宅三層以下要考慮日照是否充足,尤其是冬天的時候。
另外,要避開8-11層環境揚灰層。另外、住宅一、二層相對嘈雜,如果是臨街,更是會有汽車噪音等,因此在選房的時候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