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大家都喜歡通透性能好的房子,但實際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怎樣判斷房子的通透性。
按照字面的解釋,通透性指房子的通風和透光的性能,它是衡量一套房子戶型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
在實際生活中,通透性差的房子不僅會造成生活不適,還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了通透性好的八大要素,買房時一定要做好比較。
要素一、樓層的實際高度
樓層的高度決定著裝修后房屋的室內凈高,事實上,如果過矮不僅會讓生活在房子里的人感覺到壓抑,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房子的通風透光性能。
關于樓層內部高度,國家在《住宅設計規范》中僅規定普通住宅高度宜為2.8米,并沒強制必須是2.8米,所以不免有一些開發商會鉆空檔,買房時要注意這一點。
要素二、面寬和進深的比例
面寬越大、進深越小的房子,相對來說通風能力也就越好。
根據我們所處的緯度和陽光射到地面的角度,一般來說房屋進深與面寬的黃金比例為6:4;另外,住宅的進深一般不宜超過14米。
要素三、朝向與通風
我們國家的房子大多數都是坐北朝南,這是由北半球的地理特性所決定的。
通常情況下,如果要購買商品房,也是正南朝向的房子通風性較好,其次是東南朝向(當然各個城市所處區域不同,朝向也會有差別),而戶型的朝向一般又是由樓棟朝向決定的,所以買房時必須要關注整個樓棟的朝向。
要素四、樓棟前后左右間距
一般來說,樓棟的前后間距影響著后一棟樓的采光效果,我們經常以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得出合理的前后間距距離。
而樓棟的左右間距一般是根據樓棟性質給出了一個相對固定的距離,即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筑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要素五、戶型功能分區
關于房屋的戶型,客廳、餐廳與陽臺在一條直線上,中間無遮擋,可以完美實現南北對流的房屋格局是好的。
如果家里的衛生間、廚房可以直接對外開窗,通風情況肯定是好過在樓道或者公共走廊開窗的房子的。
要素六、整棟樓的建筑結構
關于樓棟的建筑結構,板樓肯定是比塔樓的通風效果好很多,而一梯兩戶的板式住宅通風條件又要好于一梯三戶或者兩梯四戶,因為后兩者的中間戶通風會差一些。
要素七、樓層越高通風越好
從理論上來講,樓層越高的房子遮擋物越少,也就代表著越高的房子通風透光能力越強,相對來說底層這方面就會比較差。
這個方面購房者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樓棟周圍沒有特別高大的遮擋物,也沒必要買很高的樓層,畢竟樓層越高房價也就越高。
要素八、樓棟在小區的位置
有些樓棟所處的位置,可能會因為前后或左右壓差小而造成無法產生對流的情況,這樣的話就算戶型足夠好,可能也不會有良好的通風狀況;另一方面,如果樓棟位于小區中空氣流動形成的旋渦中心處,可能會越開窗空氣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