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的都市生活當中,人們經常在工業園區、住宅小區以及各種街道中穿梭來往。可是當提到綠化率的時候,還是有大部分人都是一臉茫然的,這是因為數字只會讓詞語的本身變得更加宏觀而且遙遠。理所當然的我們都盼望能夠生活在優美的居住環境中,那么工業的園區和住宅的小區,其具體的綠化標準到底是什么呢?
住宅小區的詳細綠化率的標準:
一般來說,居住小區的綠地面積主要占據用地的總面積是在30%以上的,而作為城區的話是不低于25%的。
如果是普通的園林式居住小區的話,那么居住區內的人均公共綠地應該不要少于1平方米,而城區則不低于相應指標的50%比較好。像居住小區內種植的喬木、灌木以及竹類地密度等待要安排合理,留下適當的生長距離或者空間給那些植物,然后綠地內的植物覆蓋率在80%以上比較好的,而像草坪面積的話則控制在40%以內。
小區內的植物生長相對比較茂盛。這是因為喬灌木的主干挺立,而且樹形比較完整優美,不僅綠草如茵,湖(池)水還清徹見底。保持綠籬連續,沒有死樹枯枝這樣的情景是極好的。同時,植物的修剪要適時以及合理,還有綠地內的清潔整齊。病、蟲未造成明顯危害,綠地設施及硬質景觀保持常年基本完好。及時處理綠化與其它公共設施的矛盾。隨時保證綠地景觀的完整。
什么叫做綠化率呢?
綠化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但這個概念僅僅是出現在開發商為樓盤綠化做廣告宣傳時經常用到的概念,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未有體現。有法律依據的同類詞是綠地率,是指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占小區用地的比例,計算比綠化率嚴格很多。
綠化率具體應該怎么算?
綠化率的計算方法在其概念中就有所體現,但由于其用詞的不大規范,應該被準確地稱為“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例。
綠化率與綠地率的區別注意體現在:
那么,為什么開發商會選擇使用綠化率這個概念來進行宣傳造勢,而不是更為標準規范的綠地率呢?當中自然另有玄機,這就和綠地率嚴格的計算方式有關。綠地率的具體計算公式為:綠地率=綠地面積/土地面積,但綠地的限制很多,如距建筑外墻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土地,以及地表覆土不到3米深的土地,都不計入綠地面積,這就使綠地率比綠化率大大縮水,數字上就沒有綠化率呈現的那么好看了。
經過這樣一番介紹,大家應該了解住宅小區綠化率的要求了,好的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心情與身體等等,朋友們如果可以的話,選擇綠化的住宅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