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的人都會碰到一個名詞就是“得房率”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得房率這個概念,但是得房率真的是越高越好嗎?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么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那么得房率多少合適呢?今天帶大家仔細了解得房率是什么?
看懂“得房率”是什么!
現在不少置業者買房時除了會考慮地段、戶型、配套以外,得房率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的問題。對于一些沒有購房經驗,沒做足購房知識功課的朋友對得房率這個詞卻是十分陌生。猛然間問他得房率,回答的居然是成功得到房子的概率,天真中帶著些許懵懂。對于得房率的知識下面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
1
得房率多與少與公攤面積相關
一般情況下,房屋的得房率越高則公攤面積越小,購買會相對劃算些。可是很多購房者多數并不會實際去計算房屋公攤面積的多少,這就使得購房者自己忽略掉了公攤面積的準確性。基于此,就先來告訴大家公攤面積是什么,怎么計算。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
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包括:電梯井、設備間、管道井、公共用房、值班警衛室、公用墻體、樓梯間、變電室、公共門廳過道。可以說,公攤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了房屋居住的舒適程度。
2
得房率如何計算呢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每戶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
3
得房率在多少比較合適
高層建筑得房率一般都得在75%以上,高層電梯房得房率最適宜的是在75%-80%之間,這樣的居住舒適度比較高。
普通6層住宅,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則為55%。
4
影響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
公攤面積和得房率相輔相成,公攤面積越大得房率越低。通常影響得房率的因素具體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房型結構。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內建筑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2、樓盤形態。通常來說高層得房率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3、公共區域。一般來說,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內車庫,這些都會占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