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樓盤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容積率的說明數值,但是容積率是什么意思呢?容積率大好還是小好呢?
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筑面積與占地面積的比值,分為實際容積率和規劃容積率兩種。通常所說的容積率是指規劃容積率,即宗地內規劃允許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異。因此,容積率是城市區劃管理中所采用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從微觀上影響地價重要的因素。
容積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筑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附屬建筑物也計算在內,但應注明不計算面積的附屬建筑物除外。值得注意的是,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一般情況下指某一基地范圍內,地面以上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總和與基地面積的比值。
通常來講,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綠地率應不低于30%。
一般情況下,獨棟別墅樓盤的容積率在0.5~0.8之間,多層、洋房樓盤的容積率在1~1.5之間,小高層樓盤的容積率在2.5左右,高層樓盤容積率大多數在4以上。
容積的住宅項目意味著小區內房子建得密雜,而這類的住宅必定會帶來高密度的居住人口,終導致小區內居住者的生活舒適度下降。另外,高密度的居住人口還會對小區內的健身場所、兒童活動區域、會所以及樓宇內的電梯、消防通道形成比較大的壓力。頻繁地使用會加速這些設施的老化率,所以在購買高密度小區時應該對此保留一定的要求。
我們買房時不能只追求高容積率,從價格來說高容積率并不劃算。但是也并不能一味追求低容積率,太低的容積率舒適度就不能保障了。所以容積率的選擇必須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在舒適度和價格之前尋求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