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開發商來說,眼下的商品房銷售正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這邊不讓我在房子上賺錢,但我手里有房源,只要購房者需要買房,總能找到新路子。一些地方開發商已經要求購房者交一些特殊費用,比如排隊費和插隊費。
所謂“排隊費”,應該類似于以往的金,開發商在開盤前都會有一輪蓄客,蓄客就涉及到登記,只有交了“排隊費”,你才有可能參與選房。
而一旦蓄客過于火爆,“插隊費”就應運而生。你想提前選房子,選到好房子,那么可以通過交“插隊費”的形式將自己的提高一點。
據說“排隊費”和“插隊費”分別達到了1萬元和1千元。那么交了這兩筆錢管用嗎?
現在很多地方要求開發商一次性開盤,不能再像以往那樣,今天賣幾棟樓,隔幾天再賣幾棟樓。如果項目不夠火爆,那么這兩筆錢根本沒必要交。
既然必須要交這兩筆錢,那么說明這個項目的意向購房者不少,“排隊費”是門檻,人都必須要,“插隊費”則是相對自愿。
但是這里也存在荒謬的情況:如果只有一部分人交“插隊費”,那么剩下那部分人勢必會覺得自己吃虧了,也會交錢提高自己的。
其結果會是什么?人都額外交了一筆“插隊費”后并無變化,損失的只是購房者,他們在開發商的引導下來了一輪內部競爭,然后回到原點,并將自己的購房成本抬高了。
舉個例子,現有四名購房者A、B、C、D,四套房子優劣不一。開發商說交1000塊錢可以提高自己的,A打算提高選到好的房子,交了1000塊錢,B、C和D覺得自己可能要吃虧,于是全都交了1000塊錢,結果是每個人順序都往前體了一次,結果是終的順序還是A、B、C、D,沒變化,每個人都多交了1000塊錢。
更可惡的是,實際購房群體遠不止四個人,開發商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慫恿購房者多次交所謂的“插隊費”。
開發商為什么要這么做?直接不好嗎?你了我愿意掏錢,然后走購房合同,開發商不用冒著違規風險,購房者還有,交的也放心點,但這就是行不通。
即使購房者愿意付更高的價格買房,也必須繞彎,不能直接體現在房子價格上面。原因如下圖:
只要他們手里有房子,購房者需要買房子,這種情況就難以避免,購房者如發現類似情況,應該盡快向當地住建部門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