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率和得房率是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需要關注的兩個重要指標,但是什么是容積率,應該怎么計算容積率?什么是得房率,又該如何計算得房率?這兩者到底哪個更加重要?這些問題依舊有很多人不清楚,如果你是其中之一,那就讓小編為你講解一下。
一、什么是容積率?應如何計算?
容積率指的是一個社區地上建筑面積和占地面積的比值,簡單來說,容積率就是看每平方米土地上蓋了多少面積的房子,通常情況下,地下部分是不計算容積率的。容積率直接關系到居住的舒適度,如果容積率越高,那么居民的舒適度就會越低,容積率需要保持在恰當的數值才可以。
容積率的計算公式Wie容積率=地上總建筑面積÷建筑用地面積,此外,容積率(R)與建筑密度(C)和層數(H)也有著一定的關系。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并且相對于單個房屋來講,各層的建筑面積相等時,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R=C·H,此時,建筑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二、什么是得房率?應如何計算?
得房率指的是套內建筑面積與套(單元)建筑面積之比,而套內建筑面積是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和陽臺建筑面積的總和,套(單元)建筑面積是套內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總和。如果得房率過低,那么買房就變得十分不實惠,但如果過高,公攤面積變小,住戶也會感到壓抑。
得房率會受到房型結構、樓盤形態、物業類型和公共活動區域大小的影響,計算時需要綜合考慮。一般來說,高層住宅的得房率低,小高層次之,多層住宅的得房率較高,而板式的得房率高,疊式次之,點式的得房率就較低。
三、得房率和容積率相比,到底哪個重要?
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的購房者都會更加關注得房率,而忽視容積率,這主要是因為購房者本身很難去感受到容積率到底高了還是低了,而且很少有購房者有能力可以自己完成對容積率的核驗,所以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關注得房率,認為得房率更加重要。
其實,如果是對于同樣的樓層結構,建造層數越多,戶數就越多,公攤面積相應就會減少,就是有好處的。但是,得房率如果變高了,容積率就會變大,居住的人也就多了,居住舒適度就被打了折扣,由此可見,容積率更能直接影響居民的居住舒適度,因此,容積率比得房率更加重要。
上述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容積率和得房率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