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期房擔心什么?恐怕擔心的是“錢房兩空”了,錢交了,合同簽了,房子卻交不了。房子交不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質量不過關驗收無法通過,開發商遭遇資金問題,房子被抵押等等。
買期房都有哪些風險呢?
1、房屋質量風險
房屋質量問題是期房收房時的主要問題,也是購房者投訴的重災區。由于購房者在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協議時,不能看見房屋的實際情況(即便房屋交付后,對一些隱蔽工程質量問題也難以發現),因此購房者常會因為房屋質量問題和開發商發生糾紛。
應對措施:驗收房屋時,請專業的房屋檢測(監理)機構來進行檢測,對于一般的質量問題可以要求開發商限期整改,對于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方面的質量問題,則一定要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鑒定,以便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要求維修、退房、及時索賠)。
2、面積變動風險
有些開發商為了謀取大的商業利益,在進行實測時,有意改變建筑面積、加大公攤面積,并且不明示公攤面積的數量和計算方法,以致商品房實際面積與銷售面積嚴重不符。
應對措施:收房或進行產權登記時,一定要注意查看房屋面積測繪技術報告書(俗稱“房屋面積測繪表”),仔細核對相關數據并根據有關法規對可列入公攤的面積進行計算,看開發商公布的各單元套內面積加公攤面積的數據與圖紙標明的建筑物房屋總面積之和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就要查明原因或請開發商作出解釋,必要時要請專業測繪機構進行復測,以避免經濟損失。
3、虛假廣告宣傳的風險
開發商的售樓廣告經常是美麗動人的,僅憑廣告宣傳買房風險很大。大多數人入住后會發現,開發商交付的房子與其宣傳的房屋品質大相徑庭。
應對措施:如果對環境、配套設施等社區品質方面有要求,一定要在合同中對相關事項作出明確的約定。
4、規劃變更的風險
開發商擅自變更規劃設計,在配套設施、綠地、容積率、環境設施等方面隨意改動,將小區中本是綠地的地方改做他用,有的加建新樓,有的變成了停車場。
應對措施:消費者購房時,對那些廣告下角字體極小的免責聲明,要予以注意。為此,消費者要注意審查合同內容的真實性,不僅要看大處,更要注意小處。
5、定金風險
定金的風險主要體現認購協議中的違約風險。
應對措施:簽署認購協議時,要注意審查協議內容,對其中諸如“不能在約定的時間內簽署合同,定金不予退回”之類的條款,要提出修改意見。已經簽署了認購協議并交付了定金,則一定要在認購協議中約定的時間內,和開發商協商簽署合同的相關事宜并留好證據(如簽署備忘錄、攜證人到場、作現場錄音等),以便一旦不能簽署合同時索回交付的定金。
6、產權風險
實踐中總有一些開發商以各種借口拖延辦理產權證。出現這些問題大約有以下幾種原因:開發商不具備開發商品房的資格(資質)、沒有辦理合法手續違規建房、將房屋抵押等。
應對措施:在簽署購房合同時就要認真審查開發商的土地情況、房屋抵押情況、以及建房的相關法律手續(審查五證),并約定不能及時辦理產權證的法律責任。
7、合同以及合同條款無效的風險
信息不對稱容易導致購房者無法察覺合同條款中存在的問題。
應對措施:認真審查合同(包括補充協議)內容,明確每一個合同條款含意,對模糊不清的條款,一定要在明確其具體含意后再決定是否簽署。
8、延期交房的風險
因為開發商資金問題(開發資金不到位、抽逃資金、挪用售房資金等)、工程管理問題等原因,延遲交房的事情時有發生。
應對措施:由于政策收緊,中小開發商融資環境惡化,期房項目應首選大品牌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