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篇題為《十年后的未來房子會是什么樣?你有想過嗎》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未來我們居住的房子會是什么樣的?在2015年便可初見端倪,房地產開發商們都在賣什么,今天就通過幾個案例來總結一下。
案例一:
孤獨的圖書館——社群運營
2015年,北中國海邊一座孤獨圖書館引起關注,而更值得業界研究的是社群運營模式,老帶新購房成交達90%。
按照阿那亞總裁馬寅的解讀是因為:溫度與情懷,以及愛,讓阿那亞業主喜歡并推薦朋友們咸來匯集。
用48個微信群連接起業主與關注者,構建阿那亞社群基礎,此間溫暖的故事凝聚人心。無論是業主群里產生的社區公約,還是阿那亞九州會溫暖服務的18個故事,都如海邊禮堂一樣,讓阿那亞的社群營造散發著人性光輝。堪稱2015房地產社群運營之。
案例二:
智能家&微信定制社區——互聯網+
正榮集團在2015年“互聯網+”的風頭上,先與小米聯合做智能家,更為業界矚目的是與微信合作定制社區,從人、車、物、服等方面探索社區改善的更多可能。
讓朋友更尊重的來訪,讓車燈照亮回家的路,讓回家的步伐更加快捷,讓物業人員嘀嘀一下馬上來到,讓服務實現在線辦理不用排隊等號……讓微信成為物業服務的線上。這一切率先在福州正榮潤城落地。
正榮的微信+社區的探索開啟房地產物業服務的新模式,從心出發,做點改變。
案例三:
產品金融化——讓你穩賺不賠
健林說過,萬達將不再是一個房地產企業,2015年,萬達在產品金融化的道路上就先行一步。全國多個萬達廣場聯合將產品進行股權金融化,一日賣出50億元。三年后 在12%+。這是2015年矚目的一次地產+互聯網+金融的案例。
穩賺1號個人與企業兩版,個人1000起投,共5億元,上線即秒光,在之外增強參與感提高曝光度,企業版45億元也瞬間搶空。2015年 等形式的房地產金融營銷新模式盛行,探索行業新可能。
不止是萬達,這更是產品金融化,營銷前置化的肇始。
案例四:
智慧社區——高科技高智慧
中國金茂的智慧社區:科技以人為本,智慧以家為始。
智慧社區是一個從幾年前就開始說的事情,但是真正實施的并不多。方興地產的綠金品質到中國金茂的智慧社區,金茂一直在以人為本以家為始,提升人居體驗,提高居住舒適度。
北京亦莊金茂悅可以算是中國 智慧社區。以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服務為主的智慧家,滿足居者對于節能、安全、舒適、健康的需求,早晨帶鬧鈴的自動窗簾,冰箱和衣帽間的魔鏡,一個可以提醒食譜與菜單,一個可以對鏡試穿淘寶等網站的衣服一鍵購買……
案例五:
不想失去的書店——文化情懷
隨著互聯網的沖擊,隔三差五就會聽到一些書店關門的消息。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希望留住這些曾經充滿文化內涵的地方。
于是,地產界就有了深圳冊之丘,后來又有了蘇州誠品。加上那個孤獨的圖書館,三家書店讓中國地產的2015年多了更多文化的味道,北有阿那亞,中有蘇州誠品,南有寶能冊之丘。是書店的故事,也是文化的誘惑,更是地產的進步。
冊之丘16000冊書的閱讀空間不僅提升了寶能城的人氣,更提升了深圳的文化性。而蘇州誠品作為大陸 家,開業爆滿,四方咸來,一時盛況無兩。而阿那亞的孤獨圖書館,吸引目光關注。
中國地產開始由房子外形走向文化內涵,從2015年的書店+開始。
案例六:
橙市運動&跑步者微信號——自媒體即生活
由南京萬科緣起的橙市運動“辛苦一年,只為這后的甜”,在業內外擴散,不止有業主、訪客參與,更多的是同行樂享其中。傳遞價值,傳播品牌。從南京萬科公眾號及繆川所在的各行業群,以及線下指定商場參與互動,即可獲得萬科橙心誠意禮包一份,連接起線上線下,業內業外,現場外場……
而另一個世紀公園萊跑步的活動,仰賴于操盤手宋家泰的營造,將萊蒙售樓處設置為咖啡館,把大米做成隨手禮,把臺歷做成馬拉松日歷,把小紅本做成2016年記憶,把微信號做成跑步者集中營……企業自媒體的新玩法,地產操盤手的老傳統,在互聯網+的大潮中,依然用心專注,營銷創新。
致敬操盤手用心,注目營銷總堅守,這個行業的創新與探索,不能沒有你。
這是2015 影響力的幾個案例,2016年怎么樣?可能還會有更加令人驚嘆的期待的內容,那些地產業的大策劃,大運營一定還會再出新的創意,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