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一批又一批拆遷安置房拔地而起,更多的人入住安置小區。但安置小區的綠化問題卻總是存在這種或者那種問題,以至于房屋購買者望而止步。在購買安置小區的時候綠化方面究竟會有哪些不足,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安置小區綠化現狀
一般的拆遷安置小區是多數都是農民“洗腳進城”,他們的生活習慣、“付費買服務”的觀念尚未轉變。對物業管理上需要繳納的費用以及要求都沒有定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安全管理有時會處于狀態,小區綠化也可能被破壞。
原因:綠化經費不足
在拆遷安置小區,不少業主認為,在拆遷前,村里把衛生、治安搞得很好,也沒收什么管理費,現在要交物管費,心有不甘,也有人直接在綠化帶上種蔬菜,這就造成了物業公司的收費難的局面。對于這部分購房者來說,拆遷戶住進小區,生活成本增加了,不愿交物業費,物業公司收不到物業費,肯定不會再在綠化上進行大力整治。
對購房者來說,綠化情況的好壞就是居住環境的好壞,購房的時候對綠化進行考察,才能在入住后保持心情舒暢。
有關綠地率
不論是安置小區還是其他普通住宅,在綠化上都講究一個綠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 ),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其中,公共綠地,又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組團綠地及其他的一些塊狀、帶狀化公共綠地。綠地率越高,小區綠化情況就越好,這也是對小區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硬性指標。
由于居住區綠地在遮陽、防風防塵、殺菌消毒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安置小區綠地率上還是要有更多的要求。現階段我國對新建居住區綠地率的要求是不低于30%,同樣,對于二手房或者是安置房,綠地率也不能低于30%。對不具備條件的社區,還是不要作為選擇對象的好。
對于綠地率的多少,購房者對物業進行咨詢,如果安置房的小區綠化實在不過關,建議購房者還是做其他選擇,畢竟是居住場所,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后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