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希望被人說自己不適合買房,仿佛被人說不適合買房就是被瞧不起似的。你去看房時遇到開發商,他們通常也是覺得,什么樣的人都適合買房。
有足夠經濟實力、有些置業升級愿望、有生活品質追求的人買房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更有城市和家的歸屬感。
當然,也有人認為,在40歲前的事業發展關鍵期,如果太早就買了房,會背負沉重的房貸導致“動不了”,從而放棄未來的可能性,將會非??上?。所以不建議太早買房。
今天,購房指南就來總結下,哪些人其實是不適合買房的。
第一類:年輕人初入職場或準備創業
剛畢業的大學生,倘若由父母付了首付,但自身經濟能力尚不強,多少會被房貸束縛,降低生活品質(父母經濟實力雄厚,付了首付又付貸款的除外)。
正處創業或準創業的年輕人,你有一顆創業準備之心,適當的職業與資本積累是前提條件。買了房成了房奴會損害你的心智,甚至會導致你逐步退出創業的舞臺。
第二類:工作具有流動性的人
如果在工作尚未穩定的時候買房,一旦工作調動,出現單位與住所距離較遠的情況,就會產生一筆不菲的交通成本支出。
對于這部分群體,租房可以根據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挑選住房,即便偶遇不滿意之處,也可以與業主協商,實在不行,換房子也不會太麻煩。
第三類:收入不穩定的人群
如果一味盲目貸款買房,一旦出現難以還貸的情況,房產甚至有可能被銀行沒收,對自己的還貸能力進行有效的預估也十分重要。如果收入不穩定,買房之后需要承擔的月供反而會增下生活的風險,所以不建議這類人太早買房。
與買房相比,租房顯然更為靈便,而且,年輕人的事業和愛情都處于不確定階段,未來都充滿未知,此時應該先選擇在自己工作地附近租房,一旦出現變動,就可以很方便的轉換。
第四類:有其他渠道的人
所謂其他渠道,一定是比房產更劃算的渠道,比如,如果覺得將買房的錢先用于自我的提升或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更為重要,那么放棄或延遲買房有何不可?
自從政府推出了多項調控房地產市場措施后,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再也難以出現年均20%以上的漲幅,買房已非上佳之選。
另一方面,近年來涌現的不少理財產品,雖然有一定風險,但不用在房產這一棵樹上“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