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曾是無數大學生逐夢的地方。然而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離開這些一線城市。其中的無奈,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房子。
為什么要逃離北上廣?
網上有這么一個段子:
一線城市是江湖,二線城市是道場;
一線城市是現貨,二線城市是期貨;
一線城市拼智商,二線城市靠情商;
一線城市有優越感,二線城市有歸屬感;
一線城市有文化,二線城市有閑情;
一線城市是“飄之城”,二線城市是“一生之城”
……
滿滿地寫著的,都是在北上廣打拼的孩子們的辛酸。
六成大學生選擇挑離北上廣
其實,早在2014年初,國內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公布網絡招聘大數據信息顯示,那一年年,90后高校畢業生里有61%主動逃離一線城市,前往二三線城市工作生活。而這個數據,在一年前還是46%。
當時,《新周刊》整理的放棄北上廣的理由,不少大學生表示,不選擇在北上廣就業的理由在于“壓力太大”。主要有三大方面:
1、房子。“北京北三環房價至少5萬一平米,連北六環也要二三萬,我一個月才8000塊工資,連一平米也買不到。”馮瑞說。
2、戶口。“沒有當地的戶口,感覺永遠像外地人。”在上海打拼過三年的王海潮坦言,沒有戶口,就像“二等公民”,不僅享受不到一些政策,更不能帶來被認同感和歸屬感。
3、幸福感太低。這也是不少大學生選擇逃離的主要原因。
房子不僅僅是房子
它是另一種生活
在知乎上,對于“買房是不是你留在北上廣深大的困難?”這一問題,得到不少熱心網友的回答。
其中,網友“唐缺”表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房子并不單純是房子,它可能意味著戶口,意味孩子的待遇,意味著穩定的工作選擇,意味著丈母娘的首肯,意味著不必被房東趕來趕去半年搬一次家,意味著不必遭受小腳老太太的白眼。一套房產承擔了太多的東西,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在動蕩的社會中穩定的基礎,已經變成了家庭必需品。
其實,不僅僅是戶口和丈母娘。房子還意味著更多……
以北京為例,如今北京五環內房子均價已是400多萬/套,如果一個北漂想在北京有套自住的房子。哪怕是用公積金貸款,首付二成也是80萬,這對于個北漂又以意味著什么?
80萬的首付,可能意味著你要厚著臉皮壓榨父母、厚著臉皮找遍親戚朋友借錢、死命克扣自己的生活、拼命兼職加班。可能意味著自己五六十歲本該安享晚年的爹媽在今后若干年里過得扣扣索索。
另外,就算啃老拿出了首付,那接下來的30年呢?你已經欠下一屁股債,未來許多年都要節衣縮食加班加點咬牙還債,不但生活得苦逼還要透支健康。再或者,手里沒有了積蓄,完全沒有抵抗大病之類風險的資本,萬一家里人來一場病可能就得求捐款。
房子不僅僅是房子
它是另一種理念
也就是說,其實買房只是離開北上廣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留在買房后的一系列的問題。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你買房之后的一系的反映。
其實,對你而言,每月那么多工資,但是每月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了,男孩子喝幾次酒,女孩子逛幾次街,然后就光榮的成為月光族了。如果你拿出一部分來還房貸,可能零食吃得少了,裙子少買一件,但是你落下一套房,何樂而不為?
再換一個角度,你已經來到北上廣了,看到了大城市,然后就回老家了么?你得到了什么?跟留在老家的同學一起吹牛逼的資本么?那些留在北上廣的朋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困難,然而你又怎么知道他們不幸福,時過境遷,他們的房子漲價了,至少擁有了一套房,而你,卻更加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了。
這樣看,你還覺得買房是你大的障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