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在與購房者之間的交易過程中,有時候并不是真誠的,時不時的都會來點小套路。通過這些營銷手段,從購房者身上獲得大的利益。對于買房人來說,知道這些伎倆,就可以很好的應對開發商了。
1、首開沒有好房源
對于有著體量大的項目,總喜歡采用“欲揚先抑”的套路,首開的時候用低價以及各種優惠來吸引住消費者,同時也把一些戶型和位置都不是很理想的房源先推出來。而在之后的銷售過程中,再把好房源拿出來,這樣就做到利益大化。
2、拒絕購房者的第一需求
每當購房者在挑選的過程中,提出對某一房源有意向時,置業顧問都會說,不好意思,這套房子已經有人訂了,或者說已經出售了。而事實上,只是因為還有不太好的房子沒有賣出去而已,置業顧問更希望購房者幫他處理掉這些不太理想的房子。
3、收封房金迫使購房者訂下房子
當置業顧問發現購房者對某個房源有意向時,就會極力慫恿購房者交納一定的封房金,這個封房金不同于定金,一般不多,幾百到幾千不等,就是為了告訴購房者交了這個錢就會為他留下這個房子,不介紹給其他人。這個錢一交,購房者就會對這個房子產生歸屬感,更能促成交易的達成。
4、偷換概念
在一些項目房源的屬性上偷換名詞概念。比如小區環境中,綠地率和綠化率是不一樣的兩個名詞。綠化率指的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比如樹的影子、鋪在露天停車場中間可以種草的方磚等,都可以算入綠化率中。而綠地率是指小區范圍內各種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綠化未必就是小區環境比較好,綠地率才是準備的指標。
5、樣板間與你的房子,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開發商的樣板間,其實有著很多小套路,比如非承重墻打薄甚至打掉,讓屋子空間更大;從來不關的燈,屋內明亮,而讓購房者沒法判斷采光的狀況等等。所以,樣板間只能簡單的參考,千萬別太較真。
購房者對于開發商,一定要學會抱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但也不能過分的偏見。謹慎一點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