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的房地產市場,正逐漸恢復元氣。
近日,統計局發布70城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首次實現同比增長,大部分城市成交數據開始超去年同期。隨著交易量升溫,房價也繼續攀升,70個大中城市中,有57城新房價格、41城二手房價格出現環比上漲。
出現量價齊升的情形,不外乎三個因素的推動:疫情后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學區房成交熱度的助推,以及銷售端如投資、拿地、新開工等指標不同程度的優惠措施升溫,很大程度上都刺激了投資端的表現。
從6月剛過去的前兩周來看,全國大部分城市數據仍繼續高位運行,但各項指標改善的同時,監管層多次公開強調“房住不炒”,預示著樓市調控難以大幅松動。加之學區房新政的嚴控和疫情的新變化,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
拿北京來說,雖然5月二手房價環比領漲,但卻是由于學區房政策變動的特殊情況。西城區宣布從7月31日后實行多校劃片入學,對學區房利空,導致買家急于搭上“最后一班車”推高二手房交易量,后續未必能持續躁動。如今受突發疫情反復的影響,售樓處看房量即將大幅減少,樓市反彈力度十分有限。
對于購房者來說,喧囂的背后買房還是有很多坑值得警惕,尤其是在經濟下調的年份,別著急為開發商推出的降價新盤激動,也沒必要過度焦慮,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市場變化,穩住心態,在合理的政策和價格區間里擇機入手合適的房源。
在找房方面,小諸葛還是提醒大家一直存在的幾種錯誤買房思路,以下幾種房需謹慎購買:
1.別墅
一場疫情后,一向被視為稀缺產品的別墅火熱起來,因為環境遠離喧鬧人多的區域,私密性更好。然而,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的是,我國的城市規劃與發展模式與國外不同,人均經濟水平差異較大,輕而易舉地買到一棟價格千萬級的大House,未來十幾年也不易實現。
即便買得起,將來轉手也難找接盤俠。一來剛需們對一手新房傾向嚴重,二來隨著時代發展,產品升級,嶄新的別墅不再等同于過去傳統意義的豪宅,攬闊海景的大平層、高處不勝寒的私人空中花園、定期組織晚宴活動等富人標簽,已逐漸轉移到景觀更宜人、配套更成熟、交通更便利、地段更值錢的新高層樓盤。
2.類住宅
在一線城市中住宅產品往往被限制購買,于是產生了一種“不限購、不限貸、不占名額”的“類住宅”。比如商住房、辦公式公寓等,往往是相關政策變動的犧牲品,在符合預售條件下出售。
比如5月底深圳福田8個小區被深圳高級中學南校區降級,由于孩子未來無法入學并且房價大幅縮水,導致家長維權的事件,后續要操心的事情繁多。另外,在剛通過實施的《民法典》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后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商住辦公用地不僅是要再次繳納出讓金的問題,能否繼續續期還是個未知數。從購買、持有到轉手,矛盾諸多。
3.小產權房
上個月,自然資源部下發《關于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重申小產權房等不能通過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對亂占耕地建房、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建房、城鎮居民非法購買宅基地、小產權房等,不得辦理登記。
這種無產權證書、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較高風險的小產權房難有翻身之日,可以租但堅決不能購買。國家都不認可的房屋,即使購房時簽了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