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云不定,近幾年開發商破產的新聞時有發生。“中鐵田逸之星”這個曾經的“日光盤”,如今變成了爛尾樓,百名業主至今維權沒有結果。如果遇到這樣“跑路”的開發商,怎么才能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爛尾樓如何產生
爛尾樓,通常指的是已經辦理用地、規劃手續,項目開工后,因開發商無力繼續建設或陷入債務糾紛,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此外,因為產權發生糾紛、或是工程質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停工的項目,也算作爛尾樓。
爛尾樓形成的原因可說是多種多樣,現實中包括在建樓盤的開發商破產、缺乏建設資金、項目涉及經濟糾紛、開發商違法違規而導致工程停工等等,都有不少真實例子出現。不過,其中出現多的還是因為資金鏈條斷裂,工程未完,開發商已經拿不出錢來,銀行也不愿繼續貸款,而項目又無法轉讓給其他人,終就形成了無人問津的爛尾樓,讓購房者無所適從。
弄清產權歸屬
一般而言,爛尾樓同樣也是貸款銀行及各地政府的一塊“心病”,過去幾年也有過續建、復建、盤活爛尾樓的案例。不過,萬一購房者真的遭遇了爛尾樓,首先要做的還是學會“自救”,通過法律等手段盡可能保障自身的權益。
按照規定,若房企破產宣告時房屋尚未建成,或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管理人決定不再繼續修建未建成的房屋,就會造成破產企業對購房人債務履行事實不能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開發商破產后,購房者仍然可以按照程序向房管部門申請辦理房產證:
1、 購房者應到工商部門,查詢商品房開發企業是否按照法定程序進行了注銷;
2. 如已合法注銷,購房者可憑工商部門出具的開發商合法注銷證明,以及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個人身份證等在辦證過程中需由購房者出具的資料,到房管部門申請辦理房產證。房管部門經核實后,應當予以辦理。
學會分步交涉維權
在搞清楚產權歸屬后,購房者則應盡量與其他業主一起,獲得大限度的法律支持。
首先,如果所購買的樓盤只是存在“爛尾”可能,可以嘗試給開發商一點時間,如果其能在短時間內籌措到資金,完成后續工程,購房者的損失便可降到少。
其次,若是開發商因為資不抵債而破產,遭遇“爛尾”危機,則不可將房子退給發展商。因為退房以后,購房者拿不到購房款,只能拿到收據或欠條。購房者和發展商之間的關系,將由買賣關系變為債權債務關系。假如發展商后因資不抵債,不得不宣布破產,其資產被法院拍賣,而根據破產法償債先后的規定,消費者比一般債主更容易得到發展商的補償款(是消費者已經通過預購、獲得了房屋產權的)。
另外,若決定要起訴發展商時,業主也必須齊心一致。如果其他業主打了官司,并且獲得勝訴、得到賠償,而有的業主因為等待發展商完工沒有及時起訴,可能終就得不到賠償。
未雨綢繆也重要 選擇實力房企
當然,作為消費者而言,在爛尾樓出現時購房者總是不免處于弱勢地位。與其出事后費時費力維權,不如事前利用好手中的主動權,對開發商做一個全面的了解。由于目前房地產實行的是預售制,根據相關規定,沒工商登記、稅務登記,資質不全、手續不全開發商不能施工,包括房地產五證、兩書不齊全的不能買,這都是老生常談了。
另外,爛尾樓的產權狀況對購房人來說尤為重要。業內人士提醒,購買時首先要確定房子的銷售手續和產權是否明晰,是否已被銀行抵押了;其次要先向銷售方確定房子是否有產權證和銷售許可證;然后了解房子是否被抵押,如有抵押,要弄清抵押期限,怎樣解除抵押;后如果是拍賣房,應弄清產權過戶手續是否已經辦理等等。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可以避免購買到爛尾樓,規模大、資金雄厚、度高的品牌大開發商相對靠譜一點,而那些剛剛轉型的、經驗不足的中小型開發商,在目前的形勢下購房者就要加倍注意了。所以購買的時候認準好的開發商很重要。